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延续成功举办之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影响力,精选其中的优秀论文,经外审及修订后汇集成专题论文集。
本所亦曾出版《学灯》期刊第一至第三辑。
《学灯》第一辑,李锐、卢鸣东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ISBN:9787532579471) |
《学灯》第二辑,李锐、卢鸣东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ISBN:9787532585908) |
《学灯》第三辑,朱清华、卢鸣东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ISBN: 9787532594832) |
研究所于2015年及2016年分别举办了第一届与第二届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14篇优秀论文经过外审及与会学者修订,汇集成一部论文集,题为「承继与创新」,于2018年6月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
所谓「承继」,是从传统文献材料或论说的框架下,援用近年的出土文献或域外材料,甚至是新的研究径路,重新梳理既有的论说,体现出青年学者对第一手材料的掌握程度以及诠释路径。所谓「创新」则体现于对当代研究思潮与取向的认识以及相关论题的开拓。此论文集汇集了多名青年学者近年发表的研究成果,在选题上,已见学界新秀对文献诠释的新意,期待为学界带来参考价值。
(一)传统的再探
两周之际诸侯国的通婚状况——以齐、晋、郑为典型案例 / 金方廷
从子学质变论六朝子书的著录空缺 / 何维刚
《秦王破阵乐》与元白诗──读《元白诗笺证稿》 / 萧振豪
洪遵《泉志》「旧谱」的性质及来源探析 / 陈鸿图
太极函三元:刘沅天道观中的儒道融合 / 范旭艳
摩登之外:重探横光利一与穆时英的现实论与「新感觉」叙述 / 赵家琦
(二)士人文化与世变心曲
明清之际的朱子学经解──以清初孙承泽《尚书集解》之《洪范》解释为中心 / 陈健成
蒲桃社与晚明讲学风气 / 李忠达
遗民讲学的「公」与「私」:以康熙十年李顒的江南之行为例 / 胡琦
烈士的形塑:略论尤侗祭悼汤卿谋之诗文 / 许明德
文统与政统的双重建构──《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类》「国朝提要」对清代文坛的勾勒 / 邱怡瑄
观剧诗之品花文化的建构——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为中心 / 李碧
论王闓运文学思想中的「为己为人」之辨 / 林传滨
民初广东遗民文人汪兆镛的自我书写 / 余佳韵
附录一:汪兆镛编著文献编年简表
附录二:汪兆镛来往广州—澳门年谱(整理自《微尚老人自订年谱》)
人文所喜于2021年11月正式出版本所成立十週年的纪念文集。文集由三联书店出版,共收论文十七篇,作者来自海峡两岸,都曾在人文所学习、进修或工作。各篇论文的研究范围从先唐下逮晚清,对象包括诗、词、小说、文学批评等诸多范畴,体现了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係人文所办所宗旨「文史兼汇,中外贯通;整合传统,融铸新知」的具体展示。
序
词论与实践:以周济《存审轩词》为中心之考察 / 余佳韵 004
间架的美感:试探长调过片的抒情类型与表现 / 余佳韵 036
《群书治要》选编《墨子》的意蕴:从初期墨学的解读谈起 / 张瑞麟 063
近世视野下的明文话研究与文章学建构 / 龚宗杰 101
文之「复兴」:明人文集与明文研究之途径 / 龚宗杰 116
天花藏主人真实身份考 / 梁 苑 132
文学传统的背离:王次回的情感世界 / 陈 豔 157
日本江户时期汉诗人创作心态发微:以蘐园派诗人群体为中心 / 陈 豔 168
传统诗学视野中的白居易感伤诗 / 叶跃武 180
适性与白俗:论白居易閒适诗及其诗史意义 / 叶跃武 197
「诗穷而后工」诗学话语谱系的文化阐释 / 李豔丰 213
王国维的文化创伤及其在哲学与诗学中的话语表徵 / 李豔丰 226
论李慈铭词学思想转变及其词风流转 / 柯秉芳 242
周岸登「和韵词」及其对南北宋词人的接受 / 柯秉芳 261
临桂词派的文学地理考察 / 王 娟 278
身份、主体与合理性:清代闺秀家务诗词的日常化书写 / 刘阳河 291
从《水云楼词》到《中兴鼓吹》:百年近代战争中的词史变迁 / 刘阳河 312
张宏生,江苏徐州人。1989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明清文学研究所所长等。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访问学人。兼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古典文献学以及词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全清词》。著有《感情的多元选择》、《江湖诗派研究》、《宋诗:融通与开拓》、《清代词学的建构》、《清词探微》、《经典传承与体式流变》、《读者之心》、《全清词.雍乾卷》及《嘉道卷》等专著十馀种。
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是二十世纪以来重要的学术增长点之一,也在二十一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文所喜与台湾中央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出版此论文集,记录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学术界在这个领域进行的探索及其取得的成就。
本书以论文选篇的形式,在两册、八个单元的三十六篇文章中涉及明清士大夫对女性的书写、明清女性对自身创作传统的体认、明清女性文学创作中的「日常化」特色、世变乱离中的女性声音、明清文化视野中的女性形象、明清女性诗歌总集的编纂与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图像在明清女性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晚清转型时期的「新女性」论述等。
全书涵盖面广,方法多元,论述深刻,呈现出二十一世纪以来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的重要议题,具有文学史的功能。同时,不少话题也具有开放性,不仅能够启发学界进一步展开探讨,而且可以提供社会大众对这一领域的多角度认知。
张宏生,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所长。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访问学人。担任《人文中国学报》主编。治学领域包括中国文学史、古籍整理、词学等。著有《被开拓的诗世界》(合著)、《感情的多元选择》、《江湖诗派研究》、《宋诗:融通与开拓》、《清代词学的建构》、《清词探微》、《经典传承与体式流变》、《读者之心》、《中美文化交流的先驱:戈鲲化的时代、生活与创作》、《中国佛教百科全书·诗偈卷》、《辅教编》(译释)等专书十馀种。主编《全清词》,先后出版《雍乾卷》和《嘉道卷》等。
卓清芬,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领域为宋词、清词、词学理论与批评、清代女性诗词。著有《纳兰性德文学研究》、《清末四大家词学及词作研究》,注说龙沐勋编《唐宋名家词选》。主编专书《物我交会:古典文学的物质性与主体性》、《回眸‧凝视: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论集》。期刊论文有〈「以诗为词」的实践──谈晏几道《小山词》的诗人句法〉、〈自我呈现与他人型塑──汤贻汾〈吟钗图〉诗卷题咏析论〉、〈从〈信芳阁自题八图〉题辞和《信芳阁诗草》看清代女诗人陈蕴莲的自我定位〉、〈试析顾太清仿拟宋词和编选《宋词选》的意义与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