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延續成功舉辦之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影響力,精選其中的優秀論文,經外審及修訂後匯集成專題論文集。

本所亦曾出版《學燈》期刊第一至第三輯。

已出版期刊:
《學燈》第一輯,李銳、盧鳴東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ISBN:9787532579471)
《學燈》第二輯,李銳、盧鳴東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ISBN:9787532585908)
《學燈》第三輯,朱清華、盧鳴東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ISBN: 9787532594832)
published-issues published-issues

conferenceproceedings1 conferenceproceedings1
余佳韻編:《承繼與創新:中國文學研究的再反思青年學者會議論文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年。 (ISBN: 9787550627826)

研究所於2015年及2016年分別舉辦了第一屆與第二屆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其中14篇優秀論文經過外審及與會學者修訂,匯集成一部論文集,題為「承繼與創新」,於2018年6月由江蘇鳳凰出版社出版。

所謂「承繼」,是從傳統文獻材料或論說的框架下,援用近年的出土文獻或域外材料,甚至是新的研究徑路,重新梳理既有的論說,體現出青年學者對第一手材料的掌握程度以及詮釋路徑。所謂「創新」則體現於對當代研究思潮與取向的認識以及相關論題的開拓。此論文集匯集了多名青年學者近年發表的研究成果,在選題上,已見學界新秀對文獻詮釋的新意,期待為學界帶來參考價值。

目錄

(一)傳統的再探
兩周之際諸侯國的通婚狀況——以齊、晉、鄭為典型案例 / 金方廷
從子學質變論六朝子書的著錄空缺 / 何維剛
《秦王破陣樂》與元白詩──讀《元白詩箋證稿》 / 蕭振豪
洪遵《泉志》「舊譜」的性質及來源探析 / 陳鴻圖
太極函三元:劉沅天道觀中的儒道融合 / 范旭艷
摩登之外:重探橫光利一與穆時英的現實論與「新感覺」敘述 / 趙家琦

(二)士人文化與世變心曲
明清之際的朱子學經解──以清初孫承澤《尚書集解》之《洪範》解釋為中心 / 陳健成
蒲桃社與晚明講學風氣 / 李忠達
遺民講學的「公」與「私」:以康熙十年李顒的江南之行為例 / 胡琦
烈士的形塑:略論尤侗祭悼湯卿謀之詩文 / 許明德
文統與政統的雙重建構──《四庫全書總目•集部類》「國朝提要」對清代文壇的勾勒 / 邱怡瑄
觀劇詩之品花文化的建構——以《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為中心 / 李碧
論王闓運文學思想中的「為己為人」之辨 / 林傳濱
民初廣東遺民文人汪兆鏞的自我書寫 / 余佳韻
附錄一:汪兆鏞編著文獻編年簡表
附錄二:汪兆鏞來往廣州—澳門年譜(整理自《微尚老人自訂年譜》)

conferenceproceedings2 volume2
張宏生主編:《古典文學研究的視野──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成立十週年紀念文集》,香港:三聯書店,2021年。(ISBN:9789620448799)

人文所喜於2021年11月正式出版本所成立十週年的紀念文集。文集由三聯書店出版,共收論文十七篇,作者來自海峽兩岸,都曾在人文所學習、進修或工作。各篇論文的研究範圍從先唐下逮晚清,對象包括詩、詞、小說、文學批評等諸多範疇,體現了開闊的視野和宏大的格局,係人文所辦所宗旨「文史兼匯,中外貫通;整合傳統,融鑄新知」的具體展示。

目錄


詞論與實踐:以周濟《存審軒詞》為中心之考察 / 余佳韻 004
間架的美感:試探長調過片的抒情類型與表現 / 余佳韻 036
《群書治要》選編《墨子》的意蘊:從初期墨學的解讀談起 / 張瑞麟 063
近世視野下的明文話研究與文章學建構 / 龔宗傑 101
文之「復興」:明人文集與明文研究之途徑 / 龔宗傑 116
天花藏主人真實身份考 / 梁 苑 132
文學傳統的背離:王次回的情感世界 / 陳 豔 157
日本江戶時期漢詩人創作心態發微:以蘐園派詩人群體為中心 / 陳 豔 168
傳統詩學視野中的白居易感傷詩 / 葉躍武 180
適性與白俗:論白居易閒適詩及其詩史意義 / 葉躍武 197
「詩窮而後工」詩學話語譜系的文化闡釋 / 李豔豐 213
王國維的文化創傷及其在哲學與詩學中的話語表徵 / 李豔豐 226
論李慈銘詞學思想轉變及其詞風流轉 / 柯秉芳 242
周岸登「和韻詞」及其對南北宋詞人的接受 / 柯秉芳 261
臨桂詞派的文學地理考察 / 王 娟 278
身份、主體與合理性:清代閨秀家務詩詞的日常化書寫 / 劉陽河 291
從《水雲樓詞》到《中興鼓吹》:百年近代戰爭中的詞史變遷 / 劉陽河 312

作者簡介

張宏生,江蘇徐州人。1989年在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先後擔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基礎學科教育學院副院長、南京大學明清文學研究所所長等。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訪問學人。兼任中國明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研究會理事。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國文學史、古典文獻學以及詞學等方面的研究。主編《全清詞》。著有《感情的多元選擇》、《江湖詩派研究》、《宋詩:融通與開拓》、《清代詞學的建構》、《清詞探微》、《經典傳承與體式流變》、《讀者之心》、《全清詞.雍乾卷》及《嘉道卷》等專著十餘種。

conferenceproceedings3 conferenceproceedings3
張宏生、卓清芬編:《空間與視野: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的新進境》,台北:允晨文化,2022年。 (ISBN:9786269606559)

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是二十世紀以來重要的學術增長點之一,也在二十一世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文所喜與台灣中央大學明清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出版此論文集,記錄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學術界在這個領域進行的探索及其取得的成就。

本書以論文選篇的形式,在兩冊、八個單元的三十六篇文章中涉及明清士大夫對女性的書寫、明清女性對自身創作傳統的體認、明清女性文學創作中的「日常化」特色、世變亂離中的女性聲音、明清文化視野中的女性形象、明清女性詩歌總集的編纂與女性文學創作的繁榮、圖像在明清女性文學中的價值和意義以及晚清轉型時期的「新女性」論述等。

全書涵蓋面廣,方法多元,論述深刻,呈現出二十一世紀以來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的重要議題,具有文學史的功能。同時,不少話題也具有開放性,不僅能夠啟發學界進一步展開探討,而且可以提供社會大眾對這一領域的多角度認知。

關於編者

張宏生,198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獲得博士学位,並留校任教。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所長。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訪問學人。擔任《人文中國學報》主編。治學領域包括中國文學史、古籍整理、詞學等。著有《被開拓的詩世界》(合著)、《感情的多元選擇》、《江湖詩派研究》、《宋詩:融通與開拓》、《清代詞學的建構》、《清詞探微》、《經典傳承與體式流變》、《讀者之心》、《中美文化交流的先驅:戈鯤化的時代、生活與創作》、《中國佛教百科全書·詩偈卷》、《輔教編》(譯釋)等專書十餘種。主編《全清詞》,先後出版《雍乾卷》和《嘉道卷》等。

卓清芬,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為宋詞、清詞、詞學理論與批評、清代女性詩詞。著有《納蘭性德文學研究》、《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注說龍沐勛編《唐宋名家詞選》。主編專書《物我交會:古典文學的物質性與主體性》、《回眸‧凝視: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期刊論文有〈「以詩為詞」的實踐──談晏幾道《小山詞》的詩人句法〉、〈自我呈現與他人型塑──湯貽汾〈吟釵圖〉詩卷題詠析論〉、〈從〈信芳閣自題八圖〉題辭和《信芳閣詩草》看清代女詩人陳蘊蓮的自我定位〉、〈試析顧太清仿擬宋詞和編選《宋詞選》的意義與價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