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代合成的藝術品:繪畫與題畫詩的互動 (3/2024,紀要及錄像)

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十分榮幸邀請到美國著名漢學家、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W. Ascherman, M.D. 漢學教授艾朗諾教授(Ronald Egan),今年三月以「香港浸會大學創意研究院傑出訪問學人」身份訪問浸大,並主講兩場公開講座,親身分享其對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研究的真知灼見。活動面向廣大師生和愛好文史人士。第二場講座之詳情如下:

The Emergence of Composite Text-Image Art in Ming-Qing Period Painting
(明清時代合成的藝術品:繪畫與題畫詩的互動)

主辦單位:浸大創意研究院 、中文系、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
日期:2024年3月27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10:30至中午12:0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査濟民科學大樓5樓LT3(鄭翼之講堂SCT503)
講者:艾朗諾教授(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W. Ascherman, M.D. 漢學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創意研究院傑出訪問學人)
主持:盧鳴東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語言:英語

演講紀要:
艾朗諾教授是次講座以「明清時期的繪畫與題畫詩的互動」爲題,結合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等地的明清畫作,探討這些藝術品中詩與畫之間的關係。
艾教授指出,這種詩與畫之間相結合的嘗試可追溯到晚唐時期詩人與畫家之間密切的社交往來,但由於晚唐時期留下的畫作十分少,我們很難通過衆多的個案來歸納其特點並辨析其概念。然而,明清時期的畫作留存足夠多,爲我們認識這一時期詩與畫的關係提供了充分的材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時代的題畫詩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那便是畫家本人在畫作上直接題詩,而不是由友人或是收藏家添上去的。與其他類型相比,畫家本人的題畫詩無疑更有意義。比如清代詩人兼畫家、書法家金農(1687-1763)就曾在其畫作〈荷塘憶舊圖〉中題有一首自度曲:「荷花開了,銀塘悄悄。新涼早,碧翅蜻蜓多少? 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風。記得那人同坐,纖手剝蓮蓬。」
但更有趣的是,不少畫家在這種「合成藝術品」上題寫的詩,往往不是畫家本人創作的,而是古人所作(尤其是唐人所作)的舊詩。例如明代盛茂曄便有著名的《唐詩意山水圖冊》,「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等唐詩名句便在這位明代畫家的筆下得到了詩境的重現。清代石濤(1642-1707)亦有《唐人詩意圖》,其中第八幅便題有王維的名作〈九日憶山東兄弟〉,並注明這幅畫是以宋代畫家范寬的筆法為範例畫成的。當然,李白、杜甫等人的名作也是明清畫作的重點取材對象。艾教授指出,這些藝術品中有時詩與畫作會呈現出相得益彰的效果,有時卻會出現一種微妙的抵觸關係。透過對明清時期繪畫與題畫詩之互動關係的考察,有助於我們認識文學與藝術之間的微妙互動。
(記錄:本所博士生張子璇)

承蒙講者艾朗諾教授同意,講座已錄影並上載到浸大圖書館網站。請點擊此處重溫精彩內容。

艾朗諾(Ronald Egan)教授簡介
艾朗諾教授是斯坦福大學W. Ascherman, M.D. 漢學教授,任教於東亞語言及文化研究系。他從哈佛大學獲得中國文學的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有關《左傳》的研究。艾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唐宋兩代的文學、美學和文化史,著作有《歐陽修文學作品》(The Literary Works of Ou-yang Hsiu 1007-72,1984年)、《蘇軾的言象行》(英文版Word, Image and Deed in the Life of Su Shi,於1994年出版;中文版即將出版)、《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中文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他曾用英語選譯錢鍾書的《管錐編》,1998年出版Limited Views: 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 by Qian Zhongshu一書。他近年出版的代表作包括《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201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艾教授曾先後在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執教,並曾任《哈佛亞洲研究學刊》執行編輯,以及美國東方學會會長。

按此了解艾朗諾教授主講的第一場講座:從另一個角度重估蘇東坡

本次訪問計劃承蒙孔憲紹慈善基金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