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誠教育基金會–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內地訪問學人:范崇峰教授 (11/2023)

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十分榮幸邀請到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的范崇峰教授,擔任王寬誠教育基金會–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內地訪問學人,於今年十一月底親臨浸大,主講一場公開講座及一場研究生座談會,以及探討未來的跨學科研究合作。

11月20日,范崇峰教授(前排左三)在座談會上與副研究員及研究生分享經驗。

座談會:漢語原始制名法探析

日期:2023年11月20日星期一
時間:上午10:30至中午12:0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逸夫行政樓7樓702室(SWT 702)
講者:范崇峰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語言:普通話

座談會大要: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碩士生導師范崇峰副教授2023年11月20日上午蒞臨我校,為本校副研究員及碩博士研究生們展開了題爲「漢語原始制名法探析」的座談會。范老師指出,漢語制名研究實則肇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旨在探討名與實的關係;而在語言學的視角下,詞語以音為「名」、以義為「實」,「音義結合」可謂是語言學研究的肇端。緊接著范老師從「關於音義結合方式的探討」「比類取象:漢語音義象似的認知機制」「漢語原始制名的幾種方法」這三個層面切入,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展示了漢語制名法的方方面面。
在講座的第一部分中,范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任意說、約定俗成說、名實映照說、音義象似說這幾種通行説法,在諸子百家中,墨子、管子、荀子等多持名實映照說。第二部分范老師著重向我們介紹了「比類取向」这一漢語音義象似的認知機制,由於語言與現實之間經由了思維過程,語言映照的世界是人頭腦中的世界,故也可稱爲「意象」。這種「比類取象」的思維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源遠流長,《周易》卦象即是典型的例子。在這種思維影響之下,漢語原始制名主要採用摹聲、摹意和摹象的制名法。
在第三部分中,范老師介紹了摹聲法、摹意法、摹象法這幾種漢語原始制名的方法。其中摹聲法是比類取象最直接的方式,如《詩經》中「關關」「雝雝」「喈喈」等詞,但這類制名法生產能力弱,只能單個制名,不能批量生產。摹意法又稱「象意制音」,是人在各種情緒、身體感受下所自發的音,如呼號、嬉笑、歎息聲等,感歎詞和情緒詞往往都用了這種制名法。摹象法則是以一個事物為原型,在原型基礎上建立一個「意象圖式」,透過特定方式摹比出來。范老師緊接著依據王力《同源字典》,推導出「東、微、物、月」等上古十七韻部有各自不同的表意特徵,十分引人入勝。最後,范老師强調音素層面的語音特徵往往在多種語言中存在,異語同根現象實際上具有生理基礎。
在問答環節,范老師同副研究員及碩博士生們就不同韻部具有各自的表意特徵這一問題展開了更進一步的探討。
(記錄:本所研究生張子璇)

11月22日的公開講座吸引了眾多學者和學生參加。

公開講座:談陰陽五行對上古漢語詞匯系統結構的影響

日期:2023年11月22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10:30至中午12:0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逸夫行政樓7樓702室(SWT 702)
講者:范崇峰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語言:普通話

11月22日,范崇峰教授(右四)與出席公開講座的一眾學者合照

講座大要:
是次講座,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的范崇峰教授以《談陰陽五行對上古漢語詞匯系統結構的影響》爲題,解釋陰陽、五行的概念内涵,並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闡釋陰陽對上古漢語的影響。范教授提到陰陽和五行同出一源,語言是思維的外化,陰陽五行深刻影響著漢語詞彙系統。
微觀層面,通過對上古漢語的單音節詞和雙音節詞調查,發現上古漢語音節和詞義構成都呈現明顯的「陰陽一體」模式,音節由聲、韻構成,詞義則由「義類」和「義核」構成,詞義的演變也呈「陰陽互根」「陰陽轉化」等運行模式。
中觀層面,以《説文》的編排規律爲例,説明義類衍生出的詞語在類屬、特質或態勢上具有家族象似性,《說文》每一部首下的字所命名的事物都同屬一類。
宏觀層面,上古音的聲母系統具備明顯的陰陽五行結構。以《素問》中的中醫常用詞系統為例進行調查,發現上古古代漢語詞匯成員隨著陰陽五行的運化而相對均衡的增殖,詞匯系統成明顯的陰陽五行分布態勢。
綜上,范崇峰教授以陰陽為綱紀,梳理了詞彙系統從微到宏的結構,描寫了陰陽五行對上古漢語詞彙系統結構的影響。
(記錄:本所研究生周少雯)

講者簡介:范崇峰,女,1971年生,文學博士,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文獻與流派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江蘇省中醫基礎理論與文獻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會員;敦煌吐魯番學會會員;中國訓詁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有漢語、中醫醫史文獻、中醫語言文字等,主持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10餘項,在各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敦煌醫卷校補及詞彙研究》,參編《中醫國學八講》《中醫方劑大辭典》《中醫藥學科史》《中醫名詞考證與規範》等,校注整理中醫古籍《養生四要》《修齡要指》《孫文垣醫案》《壽身小補》等。

本次訪問計劃,由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