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文學是當今全球人文學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學術熱點之一。對中國人文學而言,數字技術和工具既能快速搜索、統計文獻材料,也能很好地呈現文獻和結果,是新時代學術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數字人文進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也將迎來更多的可能性與機遇。
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提升中國人文學的創新研究,創造前沿研究成果。2023-2024學年,本所將舉辦「數字中國人文學」講座系列,邀請幾位專家學者分享有關數字中國人文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具和心得,面向所有學者、研究人員、學生和感興趣人士。
本系列首場講座已於9月27日順利舉行。詳情如下:
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人文與中國古典詩歌研究
日期:2023年9月27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4:00至5:3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逸夫校園逸夫行政樓7樓702室(SWT702)
講者:陳婧博士(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主持:李能知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語言:普通話
講座大要
是次講座,陳婧博士從「數字人文」的定義談起,隨之介紹目前學術界在數字人文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她現在進行的數據庫建設項目——明清古詩總集數據庫,研究集中在唐代以前的古詩總集,目前已有24部古詩總集數據。更多詳細資訊可參考:http://chinesepoetryanthology.org/。
陳婧博士分析了數字人文在文學研究中的應用,一方面是數字人文對於文學文本本身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數字人文對於文學文本之外的影響。數字人文提供了更多的研究途徑,例如利用數據分析小說中的人物網絡、社交網絡等,從而加深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陳婧博士對比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普通人工智能在研究中的工作流程和運用,認為人工智能能夠加速數字人文項目的進展,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國古典詩歌相關知識存儲不夠,「數字人文」與「人」密不可分,因此在使用人工智能輔助研究的過程中,需要與人力智慧相結合,期望探索更多現代化工具來支持研究者的工作。
(記錄:本所研究生周少雯)
點擊了解本系列的其他講座:
王信嫺女士:數字人文實用經驗談
李建深博士:甚麼歷史可以數字化?——古代中國的銅鐘與其它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