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接受與認同——清代文化轉型與士人定位」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 (6/2015)

日期︰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星期五)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6時正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邵逸夫大樓九樓RRS905室

語言︰普通話

 

簡介:

明清至民國的相關研究為近年學界的重要議題,尤其是異代鼎革之際,政策推廣對學術傳播的影響,以及新舊文化的轉折與論辯等層面,更是學者關注的重點。本次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主辦的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是以「轉變、接受與認同——清代文化轉型與士人定位」為題,集結了日本、美國、台灣及香港的一些青年學者,分別由經學、儒學、語言學以及文學等層面切入,展演各項學問由清初至民初的一連串轉變,以及士人的自我定位與文化反思。希冀藉由舉辦本次研討會,使得不同背景的青年學者能夠加強相互交流,同時亦為清代研究探索另一種可能的進路。

 

日程表:

0900-0930

開幕式

0930-0945

茶  敘

1. 文化與自我定位(主持人:余佳韻)
0945-1020 清初詞序轉向「言樂」之過程與詮釋策略 林怡劭(浸會大學) 講評者:張閏熙
1020-1105 道義與事功之辯:從「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談起 張思靜(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講評者:林怡劭
1105-1140 《儒林外史》中的幕友處境與道德定位 張閏熙(台灣國立政治大學) 講評者:張思靜

 

 

1140-1300

午   餐

2. 學術傳播的轉變(主持人:林傳濱)
1300-1335 明清之際的朱子學經解──以清初孫承澤(1592-1676)《尚書集解》之洪範說為中心 陳健成(東京大學) 講評者:柯靖銘
1335-1410 遺民講學的「公」與「私」:以康熙十年李顒的江南之行爲例 胡琦(香港中文大學) 講評者:蕭振豪
1410-1445 《御選古文淵鑒》與清初古文編選 柯靖銘(賓州大學) 講評者:胡琦

 

 

1445-1520 括宇宙之大文──康雍乾音韻學著作所見十二字頭應用與官方立場 蕭振豪(京都大學) 講評者:陳健成
1520-1535

茶   敘

3.文學的接受與再詮釋(主持人:林怡劭)
1535-1610 晚清「梅村體」敘事詩的「詩史」意涵與敘事傾向:以王闓運〈圓明園詞〉和王國維〈頤和園詞〉為討論核心 邱怡瑄(國立台灣大學) 講評者:林傳濱
1610-1645 流離與回返:清末民初廣東文人的遺民風景——以汪兆鏞為例 余佳韻(浸會大學) 講評者:邱怡瑄
1645-1720 為己為人:論王闓運的文學價值觀 林傳濱(浸會大學) 講評者:余佳韻
1720-1730

茶   敘

1730-1750

開放討論時間

1750-1800

閉幕式

(2015年6月17日更新,細節以當天安排為準)